“自從我發現媽媽在家摔倒了兩次,我就下決心送她入住養老院”、“小時候媽媽送我們去托兒所不是嫌棄,現在我們送媽媽去養老院,也是因為愛!”。
在和兄弟姐妹商量了多種辦法都行不通之后,劉叔把89歲高齡的媽媽送進越秀銀幸·曉園北養護院,迄今為止,老人家已經入住了四年。
當記者提出采訪請求時,劉叔愉快地答應了,絲毫沒有顧慮和扭捏。因為在劉叔看來,送媽媽入住養老院,是做子女的對媽媽的一份孝心。
“與其把父母放在家里天天盼著在外打拼的孩子回來照顧,大家都身心疲憊,不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讓老人在一個安全、輕松、自由的環境,跟同齡人過過集體生活”。
這件事使他后怕,并下了決心
9年前,劉叔也跟許多人一樣,從來沒有想過送媽媽入住養老院。那時候,林婆婆80多歲,身體還比較健朗,經常和朋友一起旅游,在家時每天散散步做做飯,和小兒子一起生活得很愜意。但是一次突發的中風之后,改變了這一家人的命運。
2012年,84歲的林婆婆突發中風,過后留下了輕微后遺癥。隨著年齡慢慢增大,自理能力差了很多,洗澡、去洗手間都無法自己完成,變得離不開人。
在家里,兒子和兒媳想貼身照顧,林婆婆覺得不自在、不方便;去醫院,小兒子的家里沒有電梯,檢查、復查、各種治療,每次去一趟都勞師動眾,行動異常困難。
經過一段時間之后,劉叔和弟弟都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但是最終讓劉叔下了決心送媽媽入住養老院的,卻是另外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。
有一次,孫子發現奶奶的狀態不對,再三詢問下才知道,白天兒孫們都上班的時候,老人家在家里摔倒過兩次。“這個事情讓我越想越后怕,如果當時摔到頭部、脊椎怎么辦?即使是媽媽還能勉強打電話找我們,等我們回來可能也錯過最佳搶救時間了!”
2017年,劉叔和家里人商量之后,決定嘗試一下送媽媽入住養老院,并且在家附近找到了越秀銀幸頤園·曉園北養護院。
從疑惑,到有了家的感覺
其實,在此之前劉叔也聽說過很多有關養老院的傳言,所以第一天帶媽媽去養老院,心里忐忑不安。
他擔心老母親剛入住不習慣,弱弱地問養老院工作人員,可否陪住幾天。沒想到工作人員被他這個問題問樂了,說:“當然可以啊,這里又不是監獄,您可以陪老人家適應幾天是最好的呀“。劉叔忐忑的心落下了一半。他開始感覺到,養老院并非傳言中這么可怕。
心思細膩的劉叔,在陪伴母親的時間里,親眼看到和感受到一些細節,讓他對媽媽的養老院生活又多了幾分放心。
“記得入住第一天因為床太高,我以為住下來以后才會慢慢換,沒想到工作人員大熱天時就幫我們張羅著換床,這讓我很感動”。
他還看見,養老院的掌門人就住在院里,每天忙碌之余就會來到老人們中間,和老人嘮家常。“每次何總見到我媽媽都會拉著她的手問候一下,就像家里人一樣”。
不單是劉叔,就連一開始有點抗拒養老院生活的林婆婆,也慢慢適應了。每次劉叔和家里人去探望婆婆,她都會說:“你們要回去吃飯、照顧孩子了,我也要回去吃飯啦“,!說話的口吻儼然已經把養老院當成了家。”我發現,我們和媽媽都已經融入這個家庭了“。